2022-08-06 09:17:08

2022无风口?新能源已跑出十多个独角兽|钛媒体风向


虽然人们对于资本寒冬的担忧不绝于耳,但是好的赛道、好的项目仍旧能让投资人为之心动。



图片

钛媒体编辑丨韩敬娴


新能源赛道,正跑出越来越多独角兽。

“独角兽”是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,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,一般具备行业朝阳、增长速度较快等特征,也是一个行业景气度的风向标。

“现在新能源每个领域里的王牌企业,估值几乎都在50亿以上。”投资人高禾向钛媒体App感叹道,同时他还透露自己投的几个标的,基本上都在“翻倍成长”。据他观察,“现在估值涨个五六倍都不算多。”

2022年过半,受局部冲突、疫情、能源、债务、通胀等因素的影响,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,甚至于有业内观点重提了“资本寒冬”这一说法。

但作为今年唯二的风口,新能源仍然逆势跑出了多个独角兽公司:锂离子电池模组企业欣旺达EVB、光伏硅片企业高景太阳能、固态电池企业卫蓝新能源、太阳能供电产品及能源系统方案商如果新能源......

新能源领域一枝独秀、独角兽不断涌现的背后逻辑非常简单,资本相信这是一条国家大势所趋的赛道,国运正是风口背后的根源。“我非常坚定地认为新能源是一个长期的有持续性的机会,现在无论是从政策面还是从市场、资金的角度,民生的角度,以及全球的方向上来看,都是大势所趋。”海松资本高级副总裁刘晓寅说。

放大到全球市场,新能源赛道也同样火热。根据彭博社的数据,2021年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技术吸引了超过 9000 亿美元的资金。其中,能源转型吸引了7550亿美元,比2020年的投资增长了25%,是2015年投资的两倍,自2004年以来增长了20多倍。

半年跑出11家独角兽,电池企业占半数以上

图片


人才流动向来是观察行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:智联招聘数据显示,今年前5月,新能源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高达64.4%,高出全行业54.4个百分点。

与此同时,新能源产业招聘竞争指数为62.3,相当于1个招聘职位数可收到62.3份简历,高于全行业47.2的竞争指数。

资本流向也更能说明市场期待。

在投中网6月份发布的“2021年度最佳创业投资机构”Top10中,有6家的代表案例中都出现了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企业。

代表案例本身也代表了机构对赛道的看法,足以证明新能源赛道火热,甚至有投资人还对钛媒体App透露,有些投资机构已经出现了“盲目”内卷,“内部几个团队平行竞争的情况非常多。”

市场情绪高涨,投资机构纷纷用真金白银投票。根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,今年上半年,新能源行业已经跑出了11家独角兽企业,包括中核汇能、欣旺达EVB、巨湾技研、万向一二三、卫蓝新能源、如果新能源、高景太阳能、杉杉锂电和芜湖佳纳能源、国鸿氢能、中科海纳。

脱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卫蓝新能源,在今年3月份拿到华为、小米、蔚来资本的投资后,公司估值被喊到了150亿元。同月,芜湖佳纳能源也获得了前湾基金、安泰基金、银湖实业、芜湖科投的14.7亿元战略投资,投后估值110亿。

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的欣旺达则预计融资超过30亿元,估值200亿元。此前2月24日,理想、小鹏、蔚来等19家投资方以24.3亿元对欣旺达进行增资,这轮融资过后企业估值已经到了124亿元。

在梳理过程中也发现,11家 独角兽企业的领域较为集中,其中有8家企业与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密切相关。

图片

制图:钛媒体App

比如,欣旺达EVB的主营业务是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研发、设计、生产及销售,杉杉锂电做的是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,卫蓝新能源研发的则是混合固液锂电池和全固态电池。

新能源赛道不断跑出独角兽,且大多是电池企业,投资人自有一番逻辑。在刘晓寅看来,从去年明确了双碳目标之后,政策不断增强而且力度是持续性的,新能源这条赛道上的一些企业,尤其是电池类的企业也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,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研发等都会持续的往这边靠拢。从资本以及从产业的角度,对这个也是有共识的,所以说即便现在是资本寒冬,有限的资金也会朝向这些有希望的行业倾斜。

根据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,到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要达20%。

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,业内流传着“谁掌握电池,谁就掌握了话语权”的口号,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,自然也带动了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快速增长,工信部就表示,锂离子电池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是“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压舱石”。多项利好政策加持下,热钱纷纷进入动力电池赛道。

除了用电端的电池之外,新能源赛道还有几个主要方向,一个是发电端,目前整个电力、能源行业碳排放量占比在一半以上,这就需要光伏、水电、风电等清洁能源加以配合。另一个是发电后的电力输送领域,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并不十分稳定,因此就需要储能一类的设施对电网进行调峰。

在独角兽企业中也能明显看到相关领域的独角兽,比如光伏硅片企业高景太阳能,非核清洁能源产业开发、建设、运营平台中核汇能,以及太阳能供电产品及能源系统方案商如果新能源。

其中,光伏行业景气度高企,已成“兵家必争之地”,各路资本扎堆入场。高景太阳能在4月份完成的16亿元A轮融资也是目前为止光伏赛道年度最大额单笔融资,融资后估值到达14.7亿美元。

独角兽不“独”,大树底下好乘凉

图片


这些新能源独角兽备受资本青睐后还有更多资源考量。

从这几家独角兽公司的背景来看,或是背靠传统车企,或是得到传统能源巨头的鼎力支持,或是“出自名门”有顶级科研院校的背书。

今年2月,据欣旺达发布增资公告,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参与增资的企业有19家,其中包括了深圳国资委,上汽、广汽等老牌汽车巨头,以及造车新势力理想、蔚来等相关主体。

另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巨湾技研,是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企业,由广汽集团、广汽资本、广汽研究院先导技术团队与第三方战略伙伴持股平台共同出资。

卫蓝新能源的最大股东为合肥蓝色里程创业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,而该主体的背后正是蔚来资本。

“背靠车企”的原因很简单,刘晓寅认为这些独角兽企业大多是To B企业,客户本身就是大型企业,在技术推进的过程中,光有技术不行,还得有一个资源方能够给机会去做试测试验证。

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,为了掌控产业链的话语权,不仅要寻找更多的供应商,部分车企还开启了自研电池之路。企业寻找“Plan B”的过程中,投资自然是一个重要手段。

车企之外,还有新能源独角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的鼎力支持。比如芜湖佳纳新能源最新一轮的投资方均带有安徽及芜湖国资背景。其中,安泰基金、银湖实业均是国资背景,而芜湖产投的出资人为国企。此外,前湾基金的股东则包含了安徽省国资委和芜湖市国资委。

对此,高禾解释说,新能源带有制造业属性,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,还能提供不少就业岗位,是地方政府引进企业中的“香饽饽”。随着双碳战略的制定,新能源产业也让各地方政府看到了“弯道超车”的希望。

像芜湖在去年就发布了《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明确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,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。

除此之外,新旧能源交替之际,这些新能源独角兽背后也能看到传统能源企业的身影。

比如在2017年成立的中科海钠,最新估值已经超过了50亿。在它的股东当中可以看到来自山西的“华阳股份”,这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。

2021年3月31日,华阳股份受让阳煤智能制造基金投资中科海纳,认缴资本481.4万元,持股15.56%;随后又分别于2021年9月、2022年4月投资481.4万、68.78万元。截止目前,华阳股份位居中科海纳第二大股东。

<span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